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古法新用 薯榔染桌巾超好看

古法新用 薯榔染桌巾超好看

〔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

基隆沿海漁民早期以薯榔染漁網,現已失傳。

和平島愛鄉文化協會志工媽媽利用薯榔染布料,用來做桌巾、絲巾等。

愛鄉文化協會規劃有和平島漁鄉風情套裝旅遊,包括薯榔染DIY,電話(02)24627178。

薯榔是種藤蔓植物,

它的地下根塊是不規則長圓形,長得很大,外皮粗褐色,切開來裡面是紅橙色,有汁液,

生長在中低海拔山裡,以前基隆暖暖、外木山和八斗子山邊就可以看得到。

早期沒有化學染料時,沿海的漁民就利用薯榔地下根塊的汁液來染漁網、網繩、帆布,

由於在山區容易取得,而且薯榔含有高單位單寧,用來染漁網,下水後漁網柔軟自如又耐用,

因此漁民很喜歡用薯榔來染漁網和網繩。

不過,現在染料和網具都很普遍,沒有漁民再用薯榔來染漁網了,

一般也不太認識薯榔長什麼樣,只有少數年長者才知道。

和平島愛鄉文化協會志工媽媽向暖暖大菁農場王國緯請益,

在暖暖山區找到了薯榔,並學習傳統植物染的作法,

媽媽們用來染桌巾、絲巾、帽子,染出來的顏色相當鮮麗。

要做薯榔染先要削去外皮,再把薯榔剉絲放入鍋裡煮,

水煮成褐色再過濾,就成了染汁。要染的布必須先煮過,

再放入染汁裡浸泡煮沸。如果要設計圖案,

可以把布綑綁成一小撮或是用針縫、竹片紮,染了之後就會有不同的圖案出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