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島薯榔染艷麗討喜
【記者王世明/基隆報導】 2009/04/13
基隆市和平島愛鄉文化協會推動社區營造,
除推出漁鄉風情套裝旅遊外,並結合早期漁民以薯榔染漁網的技術,
用植物染的方式將帽子、桌巾、絲巾及提包染成各種不同的圖案,
受到許多民眾及遊客的喜愛;愛鄉文化協會指出,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一起來體驗。
和平島愛鄉文化協會理事長藍秀鳳指出,
由於早期沒有化學染料,所以當時基隆附近的沿海漁民都是利用薯榔地下根塊的汁液來染漁網、
網繩、帆布,由於薯榔含有高單位單寧,用來染漁網,下水後漁網柔軟自如又耐用,
所以很受到漁民的歡迎。
不過,現在因為各式的染料和網具都很普遍,已經沒有漁民再用薯榔來染漁網了,
除了當初用薯榔來染漁網的長者外,知道薯榔長什麼樣子的已經不多了。
愛鄉文化協會為了推動和平島漁鄉風情套裝旅遊,並將這即將消失的技藝流傳下去,
社區志工媽媽別向暖暖大菁農場王國緯老師學習,並在暖暖山區找到了薯榔,
社區志工媽媽們就用薯榔來染桌巾、絲巾、帽子;不但顏色相當亮麗,圖案也都不會相同,
讓人充滿期待。愛鄉文化協會林美菊老師指出,薯榔生長於中、低海拔環境的山野間,
以前基隆暖暖、外木山和八斗子山邊就可以看得到,薯榔塊根的內部為紅肉多汁的纖維,
表皮厚粗糙,不可食用;要做薯榔染先要做染汁,先將薯榔削去外皮,再把薯榔剉絲放入鍋煮,
水煮成褐色再過濾,就成了染汁。
要染的布必須先浸泡或煮過,然後用布綑綁成一小撮或是用針縫或用竹片紮,
再放入染汁裡浸泡並煮沸,完成後每個作品的圖案都不盡相同,讓人充滿期待。
和平島愛鄉文化協會除推出「薯榔染」外,並安排有一系統的手工研習課程,
包括有海邊貝殼手工藝品、鋰線手工藝品、海邊浮球彩繪、平安浮拓印及看板漂流木製作等,
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也歡迎各地民眾一起來體驗漁鄉風情套裝旅遊,
洽詢電話:二四六二七一七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